铡刀式分板机的刀片钝化后需及时更换,以确保分板质量和设备安全。以下是详细的更换步骤、注意事项及维护建议,帮助用户规范操作:

一、更换前的准备工作
安全断电:
关闭设备电源开关,并拔掉电源线,确保设备完全断电,避免触电风险。
工具准备:
所需工具:内六角扳手、十字螺丝刀、刀片专用夹具(部分机型配备)、酒精棉片、防护手套。
新刀片检查:
确认新刀片型号与设备匹配(注意上刀片与下刀片的规格差异,如刀刃角度、长度),检查刀片表面是否有裂纹、缺口或锈迹,确保性能完好。
二、刀片更换步骤(以常见机型为例)
(一)上刀片更换流程
拆卸防护盖与固定装置:
用螺丝刀取下上刀片区域的防护盖(若有),暴露刀片安装位置。
松开上刀片的固定螺丝(通常为 2-4 颗内六角螺丝),注意记录螺丝位置和拧紧力矩(必要时可拍照留存)。
取下旧刀片:
戴上防护手套,小心取下旧刀片(避免刀刃划伤),观察刀片磨损情况(如刃口变钝、崩裂),若有残留碎屑可用酒精棉片擦拭刀架。
安装新刀片:
将新刀片平稳放入刀架槽内,确保刀片与刀架贴合紧密,刀刃方向与设备标注一致(通常朝向裁切区域)。
均匀拧紧固定螺丝,注意力度适中:过松可能导致刀片晃动,过紧可能损坏刀架或刀片(参考设备说明书推荐力矩,如 2-3N・m)。
初步调试:
手动推动上刀片(或通过设备微动按钮)做小幅上下运动,检查刀片是否卡顿,确保安装位置无偏移。
(二)下刀片更换流程
定位下刀片位置:
下刀片通常固定于底座中央,部分机型需取下 PCB 定位槽或防护罩才能暴露刀片。
拆卸旧刀片:
松开下刀片的固定螺丝(多为隐藏式螺丝,需仔细查找),用专用夹具或镊子小心取下旧刀片(注意下刀片可能与底座贴合紧密,避免用力撬动损伤底座)。
清洁与安装新刀片:
用酒精棉片彻底清洁底座刀槽,去除残留的焊渣、油污或金属碎屑。
将新下刀片放入槽内,确保刀片表面与底座齐平(可通过直尺校准),拧紧固定螺丝(力度均匀,避免刀片变形)。
间隙校准:
安装完成后,需调整上下刀片的剪切间隙(关键步骤):
用塞尺测量上下刀片闭合时的间隙(通常为 0.05-0.2mm,根据 PCB 厚度调整,如 1.6mm 厚 PCB 建议间隙 0.1mm)。
若间隙不符,可通过调节刀架上的微调螺丝(部分机型配备)或垫片来修正,直至间隙达标。
三、更换后的调试与测试
空机运行测试:
接通电源,启动设备,让刀片空转 5-10 次,观察运行是否平稳,有无异常噪音或振动。
模拟分板测试:
用报废的 PCB 板进行试切,检查分板后的边缘质量:
合格标准:边缘平整、无明显毛刺,V-Cut 槽处无崩裂,PCB 无变形。
若出现毛刺过多或裁切不齐,可能是间隙过大或刀片安装歪斜,需重新校准间隙或检查安装位置。
应力测试(可选):
对分板后的 PCB 板进行简单应力检测(如观察元件焊点是否开裂),确保裁切过程未对元件造成损伤(尤其对精密元件板)。
四、注意事项与安全规范
操作安全:
更换刀片时必须断电并佩戴防护手套,避免直接触碰刀刃(刀刃锋利,可能导致严重划伤)。
旧刀片需放入专用回收盒,避免随意丢弃造成安全隐患。
间隙调整原则:
间隙过小:可能导致刀片碰撞磨损,甚至损坏 PCB 板;
间隙过大:分板时易产生毛刺,且剪切力不足可能导致 PCB 板撕裂。
建议:每次更换刀片后,先用薄纸测试间隙(纸张穿过时应略有阻力但不撕裂),再逐步调试。
不同机型差异:
部分高端机型配备刀片自动校准功能(如通过传感器检测间隙),更换流程可能更简便,需参照设备说明书操作。
气动型与电动型分板机的刀片安装结构可能不同(如气动型上刀片通过气缸连杆连接),拆卸时需注意连杆与刀片的固定方式。
五、刀片维护与寿命延长建议
日常保养:
每日生产结束后,用酒精棉片擦拭刀片表面,清除助焊剂残留和金属碎屑(助焊剂固化后可能加速刀片磨损)。
定期在刀片活动部位涂抹少量润滑油(如硅油),减少摩擦(注意避免油污污染 PCB 板)。
磨损预警与更换周期:
当出现以下情况时,需及时更换刀片:
分板后 PCB 边缘毛刺明显增多,或 V-Cut 槽处出现崩口;
裁切时噪音增大,或设备运行阻力明显增加;
刀片使用次数达到 5000-10000 次(根据生产负荷调整,高频使用建议每 5000 次检查一次)。
刀片存储:
未使用的新刀片需放入防潮包装盒,避免与腐蚀性物质接触,存放于干燥环境中。